来源: 最后更新:2023-04-12 06:18:46
1、佛教重要基础理论:十二因缘出处
2、十二因缘说”的佛学理论是什么?
3、佛教中所说的十二因缘的故事是什么
4、佛学基础解说:十二因缘法的主要内容
5、佛教基础理论研修:如何修习十二因缘
6、猜你喜欢:
佛教文化中有这么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:十二因缘。十二因缘又被称为是十二缘起支。在佛教中,十二因缘这样一个因果关系达到超自然的,向往解脱生死心灵寄托。那么十二因缘出处是哪里,一起往下看看。
据长阿含卷十大缘方便经载,缘痴有行,缘行有识,缘识有名色,缘名色有六入,缘六入有触,缘触有受,缘受有爱,缘爱有取,缘取有有,缘有有生,缘生有老、死、忧、悲、苦恼大患所集,是为此大苦因缘。
即此十二支中,各前者为后者生起之因,前者若灭,后者亦灭,故经中以(大一·六七上)‘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;(中略)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’之语,说明其相依相待之关系。即一切事物皆具有相依性,皆由因、缘所成立,故说无常、苦、无我。
在阿含经典中,除十二缘起说之外,另有十支、九支、八支、七支等缘起说,广义而言,彼等皆含摄于十二缘起说中。又杂阿含经卷十二谓,缘起法乃永恒不变之真理,佛观察此真理而开悟,并为众生开示此法。又若自有情生存之价值与意义方面观察十二缘起之意义,则指人类生存之苦恼如何成立(流转门),又如何灭除苦恼而至证悟(还灭门)。
即有情之生存(有)乃由识(精神之主体)之活动开始,识之活动成为生活经验(行),复由活动之蓄积形成识之内容。然识之活动乃识透过感觉器官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处)接触认识之对象(即一切心、物[名色]),此系主观上感受之事。凡夫之识以无明(对佛教真理无自觉)为内相,以渴爱(求无厌之我欲)为外相,渴爱即识之根本相,且发展而取一切为我,成为我执(取),故由此染污识之活动所薰习之识,必应经验生、老、死等所代表之人间苦、无常苦。反之,圣者因灭无明及渴爱,故人间苦亦灭。
在《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》中,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宣说了十二因缘:
(1)无明:就是不明,乃一切烦恼的总称。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,因而妄生一切执着,此谓无明;
(2)行:造作义,指一切行为,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;
(3)识:业识,此识随业受报,为过去业力所驱,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;
(4)名色:名指心识,色指形体。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,成胎后为色。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,胎相初成叫做名色。
(5)六入:即六根。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,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,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,故名六入;
(6)触:即接触。根、尘和合而成触。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;
(7)受:即领受。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,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受,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;
(8)爱:即贪爱。对于五尘欲境,心生贪着,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;
(9)取:即妄取,追取。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,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,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,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,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。
(10)有:即业。即有因有果,由前际因(爱取),生后际果(生老死),业力牵引,因果不亡,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。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;
(11)生:即受生。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,依因感果,必招来世受生,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;
(12)老死:即老耄和死亡。诸根衰败叫做老,身坏命终谓之死。有生就不能不死,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,无常转变必至于死,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。
我们一起来看看十二因缘说”的佛学理论是什么?实际上,“缘起”是佛法的表现,或者说是受佛法支配的,由于佛法的的作用,可以从两件似无内在联系的时间中“把握”其因果关系,以便论证佛教的业报轮回说。
“十二因缘说”,也叫“缘起说”,是佛教用以解释人生现象及世间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现象,也没有任何永恒不变的现象;一切的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因一定的条件,叫做“缘起”。
据佛教的说法是:“有因有缘集世间,有因有缘世间集;有因有缘灭世间,有因有缘世间灭。”这里的“因”,指多种条件中具有决定的作用。在“四谛”说中,“缘起”和“佛法”密不可分,“但见缘起便见法,但见法便见缘起”。
实际上,“缘起”是佛法的表现,或者说是受佛法支配的,由于佛法的的作用,可以从两件似无内在联系的时间中“把握”其因果关系,以便论证佛教的业报轮回说。人生现象和世间现象变化无常,其因缘也各异,但“四谛”说认为,最基本的是十二因缘,这就是:佛教认为,人的一生和人世间之所以有种种“苦”的现象,根源全在于“痴”,这是苦的最后根源。
上述十二缘,又叫十二支。“四缔”说认为,十二支中,对人生起最重要作用的是“生”、“爱”、“痴”三支,因为有“生”,就有“爱”,就会导致各种“苦”,而归根到底则是由于“痴”。因此,人们要能获得最终的解脱,便应修习佛理,彻底摆脱“痴”的羁绊,这就是“十二因缘说”的最终结论。
十二因缘也被称为是十二缘起支。是释加牟尼佛自修得到的真理。在佛教文化中,十二因缘是很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。它指的是从“无明”到“老死”的十二个环节,那么十二因缘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一、无明,过去世无始之烦恼也。
二、行,依过去世烦恼而作之善恶行业也。
三、识,依过去世之业而受现世受胎之一念也。
四、名色,在胎中心身渐发育之位也。名者心法,心法不能以体示之,但以名诠之,故谓为名。色者即眼等之身。
五、六处,六处即六根,为六根具足将出胎之位也。此中有五位,(参见:五意)。六、触,二三岁间对于事物未识别苦乐,但欲触物之位也。
七、受,六七岁以后渐对事物识别苦乐而感受之之位也。
八、爱,十四五岁以后,生种种强盛爱欲之位也。
九、取,成人已后爱欲愈盛驰驱诸境取求所欲之位也。
十、有,依爱取之烦恼,作种种之业,定当来之果之位也。有者业也,业能有当来之果,故名为有。
十一、生,即依现在之业于未来受生之位也。
十二、老死,于来世老死之位也。
┌1 无明 (贪嗔痴等烦恼)─────(惑)
┌过去二因─┤
│
└2 行
(造作诸业)───────(业)
│
┌3 识
(业识投胎)───────(苦)
│
│4 名色 (但有胎形六根未具)───(苦)
│现在五果─┤5 六入 (长成眼等六根人形)───(苦)十二因缘 │
│6 触
(出胎与外境接触)────(苦) 与
─┤
└7 受
(与外境接触生苦乐感受)─(苦)三世因果 │
┌8 爱
(对境生爱欲)──────(惑)
│现在三因─┤9 取
(追求造作)───────(惑)
│
└10 有
(成业因能招未来果报)──(业)
└未来二果─┌11 生
(再受未来五蕴身)────(苦)
└12 老死 (未来之身又渐老而死)──(苦)
十二因缘为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,它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,其指从“无明”到“老死”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。那么关于十二因缘法的主要内容,就让我们一起随本文往下看看吧。
(1)无明:就是不明,乃一切烦恼的总称。于缘起性空无所明了,因而妄生一切执着,此谓“无明”;
(2)行:造作义,指一切行为,即依无明所造的善恶业;
(3)识:业识,此识随业受报,为过去业力所驱,挟持所造善恶种子而来投胎;
(4)名色:名指心识,色指形体。由于一念爱染投入母体为名,成胎后为色。所谓心物和合而成胎,胎相初成叫做“名色”。
(5)六入:即“六根”。在母胎十个月的中间,由名色渐渐成长到六根完备,于出胎后对六尘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,故名“六入”;
(6)触:即接触。根、尘和合而成触。指出胎后六根与一切外境之接触;
(7)受:即领受。根境相对于违顺二种境界上,生起苦乐二种感觉谓之“受”,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情绪;
(8)爱:即贪爱。对于五尘欲境,心生贪着,此即为对境所起的一种贪染心;
(9)取:即妄取,追取。遇喜欢之乐境则念念贪求,必尽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后已,遇所憎之苦境则念念厌离,必千方百计以图舍之而后已,此即为爱染欲境的一种趋求。
(10)有:即业。即有因有果,由前际因(爱取),生后际果(生老死),业力牵引,因果不亡,遂演成三界轮回的事实来。此为所作业力感报的一种规定;
(11)生:即受生。以现在所作之业为因,依因感果,必招来世受生,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活动;
(12)老死:即老耄和死亡。诸根衰败叫做老,身坏命终谓之死。有生就不能不死,四大和合的身躯自然从少到老,无常转变必至于死,此即为未来受报的一种结果。
汝当谛听,我当依过去诸佛说十二因缘法:
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死忧悲苦恼;无明灭即行灭,行灭即识灭,识灭即名色灭,名色灭即六入灭,六入灭即触灭,触灭即受灭,受灭即爱灭,爱灭即取灭,取灭即有灭,有灭即生灭,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。颠倒当知,一切众生,不能见于十二因缘,是故轮转生死苦趣。若有人见十二因缘者,即是见法,见法者即是见佛,见佛者即是佛性。何以故,一切诸佛以此为性,汝今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,汝今以得佛性清净,堪为法器。“
释常愍语译:
你要专心听看,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,对你解说一次。
一切众生,实是本来清净,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,便有行为造作,有行为造业便有入胎之识。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,有了胚胎便具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等六根。出胎后,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,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。有感受便懂得爱,懂得爱之后,就会执着,极力去夺取,有所夺取,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。
有了未来之业因,就会领受来世之生。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,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。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生门。若是没有无明妄动,那里会有行为造业?没有行为造业,那裹会有入胎之识?没有入胎之识,那裹会有胚胎这个色身?
没有色身,就不会有六根存在。没有六根,就不会有六种触觉。没有触觉就没有感受。没有感受便没有爱。没有爱就不会有执着夺取。没有执着夺取,就不会有未来生之业因。没有未来生之业因,就不会有未来世之生。没有生,就不会有老死,及忧伤悲苦。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。
颠倒,你要知道,一切众生不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,是故轮转于生死苦海中。昔有人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,即是能见实相法。能见实相法者,耶是见佛。见佛者,即是见佛性。何故这样说呢?一切诸佛,都以此十二因缘法为法性。你现在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法,即得到佛性清净,堪为佛门法器。”
佛教文化中有这么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:十二因缘。十二因缘又被称为是十二缘起支。那么十二因缘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,其指从“无明”到“老死”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。十二因缘应该如何修习,一起往下了解。
前行:
观想在自前虚空,真实明现着极为庄严、宽广之莲座,其上端坐着体性是具恩上师,外相现为释迦世尊,世尊相好庄严、身色金澄,身着比丘三衣,右手结触地印,左手结等持印,左手持钵,钵中甘露满盈,在无漏智慧光蕴中结跏趺坐,普放佛光遍照有情,忆念着世尊真实圆满具足佛身、佛语、佛意及利他事业功德。
观想世尊正以慈眼垂顾着我与众生,并以圆满的身口意功德,在十方刹土度化无量众生;世尊的周遭则环绕着无量无数的菩萨海众,及一切清净传承的具相祖师,为大乘僧宝;在诸佛菩萨及祖师心中,皆具足灭道二谛之大乘法宝。前方真实明现着大乘三皈依境,内心由衷忆念着佛是皈依导师,法是正皈依处、僧是皈依助伴而生起皈依心。
接着请观想在自己的后方,则有今生、累世的具恩父母、冤亲债主、六亲眷属以及无量无数的轮回有情,有情心中具有无量的苦集二谛,忆念其情况心生不忍,内心由衷生起欲求救拔的慈悲心。现在以上信三宝、下悲有情的意乐,在尊贵的三宝前,至诚发愿:得暇身必须利他,为能圆满利他必须成佛,因此刻意造作修学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为动机,带领众生一起来净除罪障、集聚资粮,学习与修习十二因缘,祈能如理思维,真实修行,得到相应,并成就三士道的功德。
首先带领众生,至诚向前方三宝皈依发心:
诸佛正法众中尊,直至菩提我皈依,
以我修行诸善根,为利有情愿成佛。
自系不净牢狱中,应知有情亦如是,
缘诸众生起悲悯,勤修无上菩提道。
胜菩提心珍贵宝,未发起者令发起,
已发起者不衰退,祈愿辗转得增上。
正行:
听闻正法,造作一切善行,最殊胜的上品动机就是为利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,为此,当以造作的菩提心摄持而修学一切法门。也就是以为利益有情、欲求证得无上菩提的意乐来学习诸佛教法的重要基础与不共见地――十二因缘的修习之理。
大听言之,在十二因缘中即已成立了轮回与涅盘之法。此中,观待乐求解脱的二乘行者而言,必须一心厌背三有苦、希求解脱乐,此固然是经由证悟自身的十二因缘的流转门与还灭门,生起证得流转门与还灭门的智慧而出轮回得解脱;
观待趣入成佛之道的菩萨行者而言,也必经由证悟众生的十二因缘的流转门与还灭门,生起证悟众生的流转门与还灭门的智慧而得以真实发起大悲心、菩提心乃至修学菩萨行。如此说来,不论是自利或利他,证悟十二因缘是欲求决定胜的行者所必须修习的。
佛教十二因缘
所属专题: 佛教十二因缘
腾讯为什么告老干妈(腾讯跟老干妈什么情况)
突然确诊癌症中晚期,已转移!宁波男子无法接受:怎么可能!医生:发现一个,全家高危!
疑似皇马前主席之孙公然辱华,皇马却称“将致力于消除足球界种族歧视”?
韩军称朝鲜军人无意中越界 韩军称朝鲜军人无意中越界了吗
中纪委再打两“虎”!还有一“虎”被免职,一“虎”获刑十五年!
吉林市将举办世界锅包肉大赛,此前召开座谈会论证锅包肉起源
哪些爱爱姿势更容易怀孕 选择这些爱爱姿势帮助生儿生女
男性精子存活时间有多久 精子存活率低怎么办
医生算错怀孕周数怎么办 孕龄胎龄预产期原来是这样算的
备孕未准妈妈请注意 这里有份孕前自检表请签收
疑似皇马前主席之孙公然辱华,皇马却称“将致力于消除足球界种族歧视”?
中纪委再打两“虎”!还有一“虎”被免职,一“虎”获刑十五年!中纪委再打两“虎”!还有一“虎”被免职,一“虎”获刑十五年!,常委,
停经几天能测出怀孕 诊断怀孕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“疯狂”的栀子花:最高每斤卖35元!犍为栀子花价飙涨数倍,迎上中式新茶饮风口 澳媒揭露西方媒体歪曲报道中国真相:“它们不会告诉不想让我们听到的消息” monster monster眼镜